四川大决策投顾 摘要:近期国内外产业端迎来密集催化,产业潮起入局者明显增多,国内华为、字节、比亚迪、小米、等科技厂商纷纷入局,海外特斯拉、1X、Figure AI等加速商业化量产步伐,同时 AI大模型助 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慢慢的变成了国内外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融合AI与先进机器人技术的复杂系统,其设计目标是模仿人类的外形、运动模式和交互行为。它不仅是人工智能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的高度集成体现,更是AI技术实现物理化、具身化应用的核心载体。正因其技术集成度高、应用潜力广阔,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全世界科技竞争与产业布局的战略制高点。主要大国纷纷将其视为重塑未来制造业、服务业乃至军事领域的关键力量,积极投入研发与政策支持,力争掌控技术标准与产业链主导权,从而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由上游零部件供应、中游本体制造与集成、下游多元应用领域三大板块构成。上游零部件最重要的包含决策控制管理系统、感知系统、运动执行系统和其他零部件,其中从当下看,价值占比高、增量空间大的主要是传感器、减速器、电机、丝杠等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与集成主要负责整机的设计、组装和测试,以及将上游零部件和中游本体进行整合,此环节当前利润空间比较小,但随技术成熟和规模化生产,未来具有较大的弹性。下游应用领域,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大范围的应用于制造、物流、医疗、教育、家庭陪护等多个领域,但目前来看,离人形机器人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仍有一段距离。
当下,传感器、减速器、电机、丝杠等上游核心零部件价值量占比较高,目前具备技术壁垒和场景落地能力的上游零部件企业也是业绩兑现较快的环节。
传感器指能够感知并转换物理量或化学量为电信号的装置,是人形机器人“交互和感知的关键”,人形机器人可通过传感器实现对外界光、力、声、电等信息的感知,为控
制和执行提供实时反馈,最重要的包含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力传感器、运动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相关上市公司主要有奥比中光、芯动联科、安培龙、柯力传感等。
减速器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减速器与电机、传感器、驱动器等构成关节执行器,当前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一定的适配性。其中谐波减速器主要使用在于机器人小臂、腕部或手部等轻负载领域;RV减速器一般应用于机座、大臂、肩部等重负载的位置;行星减速器主要使用在于手部、膝关节、踝关节等。相关上市公司主要有绿的谐波、环动科技、中大力德等。
电机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最大的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人形机器人中常见的电机类型包括步进电机、无框力矩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空心杯电机等,其中空心杯电机是一种直流永磁的伺服控制电机,主要使用在于末端灵巧手。相关上市公司主要有兆威机电、鸣志电器、步科股份、江苏雷利、雷赛智能、卧龙电驱等。
丝杠是一种将电机端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机械部件,大范围的应用于具有直线运动功能的机器设备中。按摩擦特性,丝杠分为滑动丝杠、滚动丝杠以及静压丝杠,其中滚动丝杠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适配性更高,包含滚珠丝杠和行星滚柱丝杠,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线性执行器等部位。相关上市公司主要有北特科技、恒立液压、贝斯特、鼎智科技、五洲新春、浙江荣泰、震裕科技、丰立智能等。
参考觅途咨询信息,未来人形机器人落地场景或将由工业服务向家庭服务,再向商业服务演进,主要基于两大核心逻辑:场景的标准化程度、任务的复杂程度由简至繁。工业场景的标准化程度最高,包括标准化物料数据和场景标签;家庭场景的标准化程度中等,人形机
器人的活动范围相对有限,交互对象较多元;商业场景标准化程度较低,人形机器人面临的环境最开阔多变,其交互对象最多元。
2025年被一致认为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尽管当前人形机器人面临着硬件方案成本比较高且仍未收敛、软件层面机器人“大脑”智能化待推进,但在政策支持和长期资本的持续护航下,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加速有望降低硬件成本,AI大模型的持续发展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大脑”泛化,从而继续扩展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实现大
规模商业化。虽然当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产业趋势化前期,但在技术不断迭代、产业进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电脑、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工业革新,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1)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还处于技术探索的早期阶段,但未来潜力巨大。根据GGII预测,2024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0.17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2024-2030 年CAGR将超过56%,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1.19万台增长至60.57万台。
2)中国在人形机器人赛道潜力十足。依托于政府的战略引导和制度保障、坚实的产业链基础、巨大的内需市场和强大的研发技术实力,根据GGII预测,中国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年均增速将高于全球中等水准,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1.58 亿元,到2030 年将达到近380亿元,2024-2030 年CAGR将超过61%,中国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0.40 万台左右增长至27.12万台。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信息,全球主要经济体积极地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政策等手段实现长期支持。各国早期聚焦机器人研发技术和初步产业落地(如美国的《国家机器人计划》、欧洲《欧盟机器人研发计划》等),其后逐步将AI与机器人进行概念结合(如《欧洲人工智能战略》),而且扩展至更为具体的产业应用指引(如日本《社会基础设施用机器人开发、引进五大重点领域》、中国《“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近年来尤其中国的机器人有关政策频出,更强调应用落地与创新指引,其背景正是我国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关键时间节点,有望对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长期促进作用。
近期国内外产业端迎来密集催化,产业潮起入局者明显增多,国内华为、字节、比亚迪、小米、等科技厂商纷纷入局,海外特斯拉、1X、Figure AI等加速商业化量产步伐,同时 AI大模型助 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慢慢的变成了国内外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
相关个股: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北特科技、贝斯特、五洲新春、柯力传感、东华测试、汉威科技、绿的谐波、中大力徳、双环传动、鸣志电器、步科股份、博实股份等。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没有到达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没有到达预期的风险、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没有到达预期的风险、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的风险、国际地理政治学冲突加剧风险。
1.2025-9-10财信证券——人形机器人产业进程加速,中长期市场空间广阔
2.2025-9-10华源证券——软硬件协同升级提升场景落地预期,北交所机器人产业重点标的梳理
(分享的内容旨在为您梳理投资方向及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买卖依据,您应当基于审慎原则自行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